PE的盈利模式既简单也直接,其收益取决于P×E,但此PE非彼PE(Private Equity)。其中,P指的是价格(Price),反映的是以市盈率为代表的投资价格;E指的是收益(Earning),反映的是以净利润或EPS为代表的企业业绩。企业的收益E是基数,价格P则是乘数,PE的投资收益就在于退出与投资是其P×E的差异,既包括 企业经营业绩上的差异,也包括投资价格上的差异。 国内PE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寻找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借由企业上市后估值的大幅度增长获取投资收益,而估值的提升主要是依赖估值体系中价格的变化,而不是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PE投资企业时,市盈率一般在10倍左右,一旦企业成功上市,证券交易市场给予企业的市盈率则达50倍甚至更高。曾经有一份报告数据显示,PE若投资Pre-IPO项目,一年后被投企业上市,PE的平均收益水平在5倍左右。证券交易市场的高市盈率成为PE高投资收益的大多数来自,因此,企业能否上市成为PE投资获利的关键,而企业的业绩成长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也正是目前国内PE行业常常会出现“围抢”Pre-IPO项目、“唯上市论英雄”的主要原因。
其实从起源和机制设立原则上看,PE属于金融服务行业,本质上是Agency(专业金融中介机构)。从设立的使命而言,PE的使命应该是让LP(投资人或有限合伙人)和GP(普通合伙人)的价值最大化。但个人觉得不仅如此,从PE所处的价值链上看,PE更高层次的使命应该是让Stakeholder(利益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这里的Stakeholder就应该包括PE投资的企业和PE管理团队员工(非GP)。
市盈率(Price to Earning Ratio,简称PE或PE Ratio)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盈利的比例,也称为拖动PE。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作比较。“PE Ratio”表示市盈率;“Price per Share”表示每股的股价;“Earnings per Share”表示每股盈利。即股票的价格与该股上一年度每股税后利润之比(PE),该指标为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一种动态指标。 动态市盈率=静态市盈率(1+年复合增长率)^N (N次方) 动态市盈率是考虑了目标企业的市盈率水平和未来盈利的成长性。动态市盈率是指还没有真正的完成的下一年度的预测利润的市盈率。其中,年复合增长率代表上市公司的综合成长水平,需要用各个指标混合评估;N是评估上市公司能维持此平均复合增长率的年限,一般机构预测都以3年来算。 动态市盈率一般都比静态市盈率小很多,代表了一个业绩增长或发展的动态变化。
其实,把Private Equity(PE)翻译成“私募股权投资”,似乎Private的意义在于资金募集渠道是非公开发行。这实际上存在一种误解,应当更多从投资角度来理解,PE主要是投资于非公开发行的公司股权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