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第二十八届(2024年度)中国长期资金市场论坛隆重举行。论坛主题为“中国长期资金市场变革的方向:从融资市场到投资市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以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上市公司的嘉宾和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围绕中国长期资金市场改革方向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长期资金市场研究院和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参会人士一致认为,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重点将从融资端转向投资端,在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的背景下,需要充分的发挥长期资金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促进投融资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枢纽功能,推动我们国家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聂清斌作开幕致辞。林尚立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既总结探讨长期资金市场功能转型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又积极做出响应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的“活跃长期资金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工作部署。他强调:中国长期资金市场要加快向投资市场转型,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的资产和服务,从而发挥长期资金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推动我们国家金融高质量发展。
聂清斌通过对中国长期资金市场论坛过往27年取得的丰硕发展提出了三点体会:第一,需深化研究阐释,厚植长期资金市场的理论基础;第二,需围绕国家需求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咨政建言;第三,推动铸魂育人,支撑金融强国高质量人才教育培训。他表示:通过功能性的转型实现中国长期资金市场的良性发展,实现科技引领进步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需要加强长期资金市场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交流,进行原创性的理论创新。
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智河致欢迎辞,他表示,证券公司作为长期资金市场的生力军,在实现长期资金市场投融资功能“双激活”、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与长期资金市场高水平发展“双耦合”这一过程中,正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庄毓持了开幕式,她指出:长期资金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在支持科学技术创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兴工业化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做好金融的五篇大文章,必须要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2023年我国四大宏观指标符合预期,经济持续恢复,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2024年我们国家的经济恢复仍处于关键阶段,机遇仍大于挑战,希望仍多于困难。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长期资金市场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接受主题访谈时分享了他对中国长期资金市场未来的展望。他认为,中国长期资金市场首先一定要改革,核心是改减持制度、改制度设计,要转到投资市场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中;其次,一定要对中国长期资金市场有信心。长期资金市场强大是金融强国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着力推进长期资金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用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准来建设中国长期资金市场。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在做主旨演讲时也指出,一定要观察关系居民财富结构的变动,最大的问题是行业、市场和机构的能力与老百姓财富管理需求不太匹配,长期资金市场变革的方向应该是从融资到投资,最后形成融资和投资的更好互动。他向与会来宾分享了从社会融资体系、居民财富结构、资本市场功能“三大系统”的角度观察和分析资本市场的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作论坛结语。他表示,从融资市场到投资市场代表了市场功能、市场重心、政策层面、理念和实践的变化,这是经济稳步的增长模式变化的使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建设金融强国的要求。目前对投入资产的人的保护是我们市场的短板,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投资的能力和投资管理的能力,这样长期资金市场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地发挥长期资金市场的枢纽功能,过去一段时间,长期资金市场侧重发挥直接融资功能,下一步,要更好得优化投资环境,重视投资端改革。这也是本次中国长期资金市场论坛各界专家的一致观点,也为即将开启的2024国内长期资金市场指明了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